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是刑事诉讼法学和法理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ღ。近年来海棠书屋里◈◈ღ,随着一系列重大刑事案件的办理过程在媒体上的披露◈◈ღ,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ღ。例如◈◈ღ,在“杭州保姆纵火案”中◈◈ღ,辩护律师党某在所提申请未得到合议庭批准的情况下直接退庭◈◈ღ,人们对这一未经法庭和当事人同意的退庭行为的正当性产生怀疑◈◈ღ:这一行为到底会保障当事人的利益◈◈ღ,还是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又如◈◈ღ,辩护律师与当事人在法庭上发生辩护观点的冲突已在多个案件中出现◈◈ღ,如在“崔英杰案”中◈◈ღ,被告人当庭否认犯罪◈◈ღ,但辩护律师却提出本案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罪轻辩护意见◈◈ღ;在“李庄案”中◈◈ღ,被告人当庭认罪◈◈ღ,但辩护律师却作无罪辩护◈◈ღ。诸如此类的当庭冲突无一不引发人们的激烈争论◈◈ღ:作为被告人的法律帮助人◈◈ღ,辩护律师可否发表与被告人不一致的辩护意见?应当如何处理辩护方内部的观点冲突?再如◈◈ღ,山东淄博律师协会副会长孟某某在为当事人辩护的过程中◈◈ღ,除了收取高额的辩护费◈◈ღ,还假借需要钱财“疏通关系”◈◈ღ,向当事人的近亲属累计索要1500余万元◈◈ღ,这一行为凸显了当前我国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缺失◈◈ღ,也让社会大众对律师职业的形象大失所望◈◈ღ。
上述案例只是司法实践中的冰山一角◈◈ღ。透过这些案例◈◈ღ,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辩护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存在许多有争议的◈◈ღ、不规范的◈◈ღ,甚至明显有违律师基本职责的行为凯发K8官网入口◈◈ღ。这些行为存在于辩护律师与当事人海棠书屋里◈◈ღ、办案机关交往的过程中◈◈ღ。在与办案机关交往时◈◈ღ,辩护律师如果违反职业行为规范或者仅有违反之嫌◈◈ღ,很容易被警告或者受惩罚◈◈ღ,因而学界和实务界通常更为关注的是律师的正当职业权益如何得到办案机关的保障◈◈ღ。相较而言◈◈ღ,辩护律师在与当事人交往的过程中违反职业行为规范的情况更为突出凯发K8官网入口◈◈ღ。鉴于“辩护律师与当事人之间关系”在律师执业过程中的重要性◈◈ღ,这一问题更加值得关注◈◈ღ。
其实◈◈ღ,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问题引发社会关注由来已久◈◈ღ,但这种关注通常仅限于泛泛之谈◈◈ღ,尚未使其真正成为备受学界关注的理论问题◈◈ღ。事实上凯发K8官网入口◈◈ღ,律师尤其是辩护律师在执业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似是而非◈◈ღ、左右为难的争议◈◈ღ,是因为律师职业伦理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多种价值冲突与平衡的问题◈◈ღ。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受律师身份属性◈◈ღ、诉讼地位◈◈ღ、刑事诉讼构造◈◈ღ、律师职业传统等多元因素的影响◈◈ღ。而在结合上述因素划定律师职业伦理的核心属性之前◈◈ღ,调整律师职业行为规范难以真正走向规范化和明确化◈◈ღ。基于此◈◈ღ,让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问题回归到学术层面◈◈ღ,并结合我国刑事辩护的困境◈◈ღ,探讨辩护律师职业伦理中的核心义务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凯发K8官网入口◈◈ღ。
整体来看◈◈ღ,国内外的律师职业行为规范基本都将忠诚义务视为辩护律师对当事人所承担的最基本义务◈◈ღ,甚至将其称为辩护律师的首要职业伦理◈◈ღ。那么凯发K8官网入口◈◈ღ,什么是忠诚义务?为什么要履行忠诚义务?如何履行忠诚义务?这些问题构成了研究辩护律师对于当事人义务的核心话题◈◈ღ,也是本书研究的问题来源海棠书屋里◈◈ღ。在刑事司法领域◈◈ღ,辩护律师履行忠诚义务主要发生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ღ,与此同时k8凯发天生赢家◈◈ღ,◈◈ღ,忠诚义务在本质上属于律师职业伦理的范畴◈◈ღ,因而◈◈ღ,对于这一义务的研究既涉及刑事诉讼法上的辩护问题◈◈ღ,又与法理学对于职业伦理的讨论有关◈◈ღ。
基于目前学界已有的研究◈◈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ღ,作为后来者海棠书屋里◈◈ღ,本书希望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侧重或者创新◈◈ღ。
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凯发线上◈◈ღ,◈◈ღ,着重使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凯发K8官网入口◈◈ღ,坚持“从经验到理论”的研究路径◈◈ღ。一方面◈◈ღ,面对纷繁复杂的律师执业实践◈◈ღ,本书将通过实证研究◈◈ღ,在细致观察与认真比对中提炼关键要素◈◈ღ,将经验事实在理论上“类型化”◈◈ღ,通过模式化的研究方法提升讨论的理论深度◈◈ღ。另一方面◈◈ღ,概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海棠书屋里◈◈ღ。作为理论创新的一种初步探索◈◈ღ,本书将积极尝试在讨论中对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表现◈◈ღ、利益冲突的类型等经验事实进行“概念化”◈◈ღ,争取提出能够准确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概念◈◈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命题◈◈ღ。当然◈◈ღ,由于个人抽象概括能力有限◈◈ღ,这种类型化与概念化的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到何种程度◈◈ღ,提出的概念或者命题是否准确◈◈ღ、科学◈◈ღ,还有待进一步考察◈◈ღ。
二是在研究内容上◈◈ღ,坚持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并重◈◈ღ。一如前文所述◈◈ღ,辩护律师的职业伦理既是理论问题◈◈ღ,亦是实践问题◈◈ღ。本书将在前半部分集中对有关忠诚义务的基础理论问题展开研究◈◈ღ,比如忠诚义务的主要性质◈◈ღ、基本模式◈◈ღ、理论基础与行为边界◈◈ღ。理论上的演绎固然重要◈◈ღ,但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不免有些“隔靴搔痒”◈◈ღ。针对当前我国辩护律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不足◈◈ღ,本书还将在后半部分展开“接地气”的制度构建◈◈ღ,对辩护律师职业伦理中较为重要的行为规则展开讨论◈◈ღ。
三是在研究视角方面◈◈ღ,聚焦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问题◈◈ღ。在当前已有的研究中◈◈ღ,无论是法理学界从宏观角度展开的思考◈◈ღ,还是比较法研究对于域外概念或者命题的引介◈◈ღ,在一定程度上都缺少对中国律师界当下所面临的职业伦理难题的直接回应◈◈ღ,研究的针对性与本土性不明显◈◈ღ。基于此◈◈ღ,本书将坚持本土问题意识凯发K8官网入口◈◈ღ,总结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凯发K8官网入口◈◈ღ,以此为研究素材◈◈ღ,对其从理论上予以回应◈◈ღ。希望本书能够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ღ,对辩护律师的规范执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ღ。
本书提出的核心观点是◈◈ღ,“辩护律师应当履行作为首要职业伦理的忠诚义务”◈◈ღ。围绕这一核心观点◈◈ღ,本书提出以下分论点◈◈ღ:其一◈◈ღ,根据忠诚义务◈◈ღ,辩护律师既要维护当事人的利益◈◈ღ,又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ღ;其二◈◈ღ,忠诚义务和公益义务是辩护律师的两大基本义务◈◈ღ,忠诚义务是首要义务◈◈ღ,公益义务则是律师履行忠诚义务的行为边界◈◈ღ;其三◈◈ღ,忠诚义务应当贯穿辩护律师执业的整个过程◈◈ღ,并体现在具体的职业行为规则中◈◈ღ,包括规避利益冲突规则◈◈ღ、保守职业秘密规则◈◈ღ、辩护观点协调规则◈◈ღ、审慎退出辩护规则等◈◈ღ。
本书的结构安排如下◈◈ღ:全书共计九章◈◈ღ。前四章主要讨论忠诚义务的本体性◈◈ღ、共通性与基础性的问题◈◈ღ;后五章主要研究辩护律师忠诚义务实现的具体制度◈◈ღ。
具体来说◈◈ღ,第一章是在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背景下研究忠诚义务◈◈ღ,主要涉及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性质与功能◈◈ღ、内涵与外延◈◈ღ、基本分类◈◈ღ、主要规则体系◈◈ღ。第二章是从比较法的视角探讨辩护律师忠诚义务在美国◈◈ღ、德国◈◈ღ、日本三国中呈现出来的三种模式◈◈ღ,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基本特征◈◈ღ、制度基础与理论争议展开讨论◈◈ღ。第三章是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辩护律师履行忠诚义务的正当性◈◈ღ,主要包括社会基础◈◈ღ、关系基础◈◈ღ、诉讼基础◈◈ღ、经济基础四个方面◈◈ღ。第四章是在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整体框架下讨论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行为边界——公益义务◈◈ღ,并对这一义务的基本内容予以阐释◈◈ღ。第五章至第八章则结合当前我国辩护律师执业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问题◈◈ღ,对于律师职业行为规范中的四大规则展开具体性与针对性的研究◈◈ღ。其中◈◈ღ,第五章的研究对象是规避利益冲突规则◈◈ღ,主要涉及利益冲突规制的理论基础◈◈ღ、利益冲突的基本类型◈◈ღ、利益冲突的律师规避方式◈◈ღ、违反利益冲突规则的法律后果以及司法审查方式◈◈ღ。第六章的研究对象是保守职业秘密规则◈◈ღ,主要包括保守职业秘密的基本属性◈◈ღ、理论基础◈◈ღ、例外与法律后果◈◈ღ。第七章的研究对象是辩护观点协调规则◈◈ღ,主要指出应当确立基于协商的积极忠诚义务◈◈ღ,并对这一义务的基本内涵◈◈ღ、具体实现与程序性后果展开分析◈◈ღ。第八章的研究对象是审慎退出辩护规则◈◈ღ,主要提出律师退出辩护的三种模式及相关的限制与注意义务◈◈ღ。第九章是有关辩护律师履行忠诚义务的保障机制的讨论◈◈ღ,主要包括律师执业风险的防控机制◈◈ღ、律师辩护权的救济机制◈◈ღ、违反忠诚义务的惩戒机制◈◈ღ。
如何调整辩护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ღ,是律师职业伦理首要解决的问题◈◈ღ。本书提出◈◈ღ,辩护律师应当对当事人履行以忠诚义务为核心的职业伦理◈◈ღ。忠诚义务是指辩护律师既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ღ,又要尊重当事人的基本意志◈◈ღ。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确立与一国的法律文化◈◈ღ、诉讼模式◈◈ღ、律师身份定位等多元因素息息相关海棠书屋里◈◈ღ。在当下我国的律师实践中◈◈ღ,强调辩护律师履行忠诚义务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ღ、经济基础◈◈ღ、法律基础与行业基础◈◈ღ。辩护律师对于忠诚义务的履行应当以公益义务作为边界◈◈ღ。忠诚义务应当贯穿于律师执业的整个过程之中◈◈ღ,并通过规避利益冲突规则◈◈ღ、保守职业秘密规则凯发k8娱乐◈◈ღ,◈◈ღ、辩护观点协调规则◈◈ღ、审慎退出辩护规则等具体的规则加以实现◈◈ღ。
刘译矶◈◈ღ,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ღ、硕士生导师◈◈ღ,华中科技大学法学学士◈◈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ღ、北京大学法学博士◈◈ღ、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ღ。在《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当代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刊物独立发表论文多篇海棠书屋里◈◈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ღ、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青年研究课题◈◈ღ、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等四项◈◈ღ。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ღ、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等◈◈ღ。